根据鉴定实践及骑缝章的特性,骑缝章对不齐并不必然等同于假章,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:
一、骑缝章的"阶梯效应"属于正常现象
其物理原理是,多页文件加盖骑缝章时,因纸张厚度叠加形成自然坡度(尤其超过3页时),印章油墨在每页边缘的分布会呈现轻微错位,形成类似"阶梯"的视觉效果,这是手工盖印的常见特征。此类阶梯状偏移在真实骑缝章中出现概率超过60%,与盖印时的施力角度、纸张平整度直接相关。
二、假章判定的核心标准
印文特征不符:需重点检验印文的字体形态、五角星的几何比例、边框齿纹密度等特征,这些是私刻假章时难以完全复制的要素。
盖印压力异常:真实骑缝章在各页的油墨渗透程度应具有连贯性(如中间页的印泥略浅于首页),而假章可能出现单页印文过深/过浅、边缘锯齿状等压力不均现象,尤其在复印件上易暴露拼接痕迹。
三、专业鉴定建议
当发现骑缝章存在对齐问题时,建议采取以下步骤:
1.原件查验:要求提供文件原件,观察骑缝处是否有撕裂、换页痕迹,注意纸张纤维在骑缝处的连续性。
2.印文比对:将争议印文与备案的印文样本进行重叠比对,重点检查印面直径(误差应<0.2mm)、字体间距等量化指标。
3.仪器检测:通过专业仪器检测印文的荧光反应、印泥渗透层次,这些数据是人工伪造难以仿制的。
4.结合对原文件是否出自同一印刷机具和内容格式等鉴定,综合判断是否存在换页变造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骑缝章的阶梯状偏移(即"对不齐")是正常盖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现象,不能作为判定假章的直接依据。司法鉴定实践中,需结合印文微观特征、盖印压力、文件完整性等多维度综合判断。若对文件真实性存疑,建议委托我们机构进行专业文书鉴定,通过科学鉴定分析而非仅凭视觉判断。
备案号:粤ICP备11062545号